皮膚鬆弛:沙皮犬

沙皮犬(Shar pei)嚴格說來分成兩種,一種是傳統的中國沙皮犬(骨嘴),另一種是混血型沙皮狗(肉嘴)。傳統中國沙皮犬在廣東十八世紀初被當作鬥狗,1949年後傳至澳門,其後再引入香港。1960年因鬥狗活動需求,混入拳師犬、鬥牛犬、鬥牛獒,變成為肉嘴型態。現今指的沙皮犬大都是指肉嘴型態的犬種。據說當初會培育出這樣臉型的狗,是因為在鬥狗時能產生威嚇力,讓對方很難下口撕咬,才培育出這樣的皮膚,牠最大的特徵就在於臉部鬆垮的肌肉和皺褶。
皮膚鬆弛:沙皮犬

沙皮犬由來
沙皮犬發源自中國,據說祖先犬為中國獒犬,最早記錄可回溯自漢朝。長時間在中國廣東省做為看守羊或家畜,或是防止入侵者所使用,之後也被當為鬥犬使用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(約1966年)到了美國,1978年出版的吉尼斯事典中也介紹牠是世界上最珍貴的犬種之一。1991年美國AKC正式認可此犬種。不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,沙皮犬幾乎面臨絕跡的命運,只有少數被帶到台灣或香港飼養。1978年,金氏紀錄中介紹了這種罕見的犬種後即一舉成名。
外觀
沙皮犬的身體和頭比來,頭顯得非常大顆,而且呈現方頭型,臉上還有細細的皺紋。沙皮犬幼犬時期全身皮膚都呈鬆弛狀態,多皺褶;但成年後只有頭、頸等上半身保持如此形狀。牠的眼睛很小、眼匡凹陷,耳朵也很短,像小三角般貼在頭上。鼻子很黑,嘴巴像河馬般的厚,舌頭以有紫色或斑點的舌頭為最佳。牠前腳骨架粗,直又有力,後腳大腿處肌肉非常發達,也有圓圓的足掌。被毛短而直,好像刷子一樣的站立著。毛色為單一色,有土色、黑色、紅棕色和金黃色,通常在大腿後方與尾巴處有濃淡之分。尾巴位置較高,根部粗而尖端細,高舉在牠的背上。沙皮犬無論雄雌,身高大概在46~51公分,體重大概在16~20公斤。
個性
沙皮犬的外表看起來雖然很憂鬱,總是皺著眉瞇著眼,但其實不要被牠們的外表所騙了,牠們是非常開朗活潑又頑皮好玩的。牠有旺盛的獨立心,還算沉著冷靜,對飼主很忠實誠懇,是一種讓人感覺很窩心的犬種,對狗類也非常友好。牠們沒有很強的攻擊性但也不是很好教育的犬種,因為牠們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。
健康與照護
沙皮犬要特別注意牠的皮膚病問題,皺褶和皺褶間一定要保持清潔,經常擦拭,以免有異味。由皺褶引發的皮膚病也很常見,所以要用特殊的洗髮劑經常洗澡,免於過分乾燥和脫落。另外要注意眼睫毛內翻症狀,也是因為皺褶所引起,會影響眼睛,甚至出現事故。還有牠們的耳腔都會過於狹窄,因此耳部產生問題也多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